目录
2.5企业已有环境调查与监测情况....................................................................... 11
2.6企业已有土壤隐患排查情况........................................................................... 20
4、企业生产与污染防治情况.................................................................................. 26
4.3各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情况.................................................................... 44
5、重点监测单元识别与分类.................................................................................. 46
6.1重点单元及相应监测点/监测井的布设位置.................................................. 65
7、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制备与分析............................................................. 74
7.1现场采样位置、数量及深度........................................................................... 74
7.3样品保存、流转、制备................................................................................... 75
9.2监测方案制定的质量保证与控制.................................................................... 83
9.3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制备与分析的质量保证与控制............................. 85
通过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攀枝花恒通钛业有限公司在2024年编制了《攀枝花恒通钛业有限公司土壤隐患排查报告(2024年版)》,并通过了专家审查,通过对企业液体储存区、散装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货物的储存和传输、生产区、其他活动区的土壤污染隐患的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进行排查,厂区涉及的部分工业活动存在土壤污染隐患。该地块重点关注区域为:偏钛酸储槽旁厂内车辆临时停放点、污水处理站、洗水槽区域泵、清钛液泵、钛精矿库房、一水亚铁临时中转点、石膏渣临时堆场、后处理工序东面道路、一水亚铁工区。企业根据《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中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排查工作计划,制定并实施隐患整改方案,如下:
表2-9土壤隐患排查与整改措施表
序号 | 整改区域/设施 | 隐患情况 | 整改建议 | 整改完成时间 |
1 |
偏钛酸储槽旁厂内车辆临时停放点 | 偏钛酸储槽旁厂内车辆临时停放点周围地面出现破损情况,可能会因液体泄漏沿破损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污染,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偏钛酸储槽旁厂内车辆临时停放点周围地面破损、裂缝处进行修补。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渗漏、流失的液体。 | 2024年6月30日前 |
2 | 污水处理站 | 污水处理站地面存在破损情况,可能因污水沿地面破损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污染,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对污水处理站地面破损处进行修补。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渗漏、流失的液体。 | 2024年6月30日前 |
3 | 洗水槽区域泵 | 洗水槽区域泵有跑冒滴漏现象,可能会因液体泄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污染,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对洗水槽区域泵泄漏液体进行清理,加强洗水槽区域防渗防腐措施。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渗漏、流失的液体。 | 2024年6月30日前 |
4 | 清钛液泵 | 清钛液泵有跑冒滴漏现象,可能会因液体泄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污染,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对清钛液泵泄漏液体进行清理,加强清钛液泵区域防渗防腐措施。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渗漏、流失的液体。 | 2024年6月30日前 |
5 | 钛精矿库房 | 存在部分钛精矿堆放在钛精矿库房外部的情况,堆放在外部的钛精矿无围挡和顶棚的遮蔽,可能因钛精矿的扬散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污染,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清理原料堆场外部堆放的钛精矿。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散落的钛精矿。 | 2024年6月30日前 |
6 | 一水亚铁临时中转 | 一水亚铁临时中转点南面地面存在破损情况,可能因一水亚铁沿地面破损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污染,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对一水亚铁临时中转点地面破损处进行修补。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散落的一水亚铁。 | 2024年6月30日前 |
7 | 石膏渣临时堆场 | 石膏渣临时堆场南面有地磅,运输车辆需在此处过磅,但地磅周围有裸露土壤,存在环境风险,可能因物料散落或者货车轮胎携带物料进入土壤,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南侧货车过磅需经过的路线区域的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散落的石膏渣。 | 2024年6月30日前 |
8 | 后处理工序道路 | 后处理工序东面道路存在破损情况,可能会因物料的扬散或雨水的冲刷使物料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对后处理工序东面道路破损处进行修补。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散落的货物。 | 2024年6月30日前 |
9 | 一水亚铁工区 | 一水亚铁工区顶棚存在破损情况,由于顶棚有破损,一水亚铁经雨水的冲洗,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门口地面存在破损情况,存在隐患。 | 工程整改:对一水亚铁工区顶棚破损处进行修补;一水亚铁工区门口地面破损处进行修补。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制定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清理散落的一水亚铁。 | 2024年6月30日前 |
根据实地调查情况,《盐边县九道沟中矿处理厂土壤隐患排查报告(2024年 度)》中提出的整改建议已经全部落实。
6.2.2土壤监测点
通过前期资料搜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形式,根据《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1209-2021)中要求,识别地块内重点监测单元包括:一区酸解车间、二区窑前工段+二区窑后工段、储罐区、亚铁库房+酸解泥渣库、原煤库房、成品库房、污水处理站、石灰库、石膏渣临时堆场。其中一类重点监测单元2个(储罐区、污水处理站),二类重点监测单元7个(二区窑前工段+二区窑后工段、亚铁库房+酸解泥渣库、原煤库房、成品库房、石灰库、石膏渣临时堆场、一区酸解车间)各重点监测单元周边采样条件情况见表6-2。土壤自行监测方案土壤布点情况见表6-2。
6-2重点监测单元采样条件情况一览表
序号 | 重点监测单元 | 采样条件分析 | 现场照片 | 土壤监测点位数量 | 备注 |
单元1 |
酸解车间 |
位于酸解车间楼下,危废暂存间为密闭房间,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进行防渗防腐,硬化地面深度约35cm。地面设置有混凝土防渗围堰。在酸解车间外布设点,兼顾危废暂存间和酸解车间。酸解车间外有裸露绿化带,具备采样条件。 |
1 |
酸解车间北面的绿化带处 | |
单元2 |
二区窑前工段、窑后工段 |
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进行防渗防腐,硬化地面深度约35cm,厂房为封闭式厂房,北面有绿化带,具备采样条件。 |
1 |
二区窑后煅烧工段北面绿化带处 |
单元3 |
储罐区 |
储罐区地面和围堰均进行了防渗处理,储罐区污染途径主要为外溢下渗,存在渗滤风险,储罐区内防渗措施完好,且各储罐围堰容积大于储罐容积,足够将外溢的废液完全收集。储罐底部与土壤接触面深度为0.5m。储罐东面有裸露土壤具备采样条件。 |
1 |
距硫酸罐区西北侧8m | |
单元4 |
亚铁库房、酸解泥渣库 |
亚铁库房与酸解泥渣库距离相近,特征污染物相同布设一个监测点。渣库东面有未硬化土壤,物料渗漏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具备采样条件。 |
1 |
亚铁车间东侧距墙2.3m | |
单元5 |
原煤库房 |
现使用天然气作为锅炉燃料,但还堆放原来剩余的原煤。物料扬散、渗漏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原煤库房外有绿化带,具备采样条件。 |
1 |
距锅炉房南侧3.4m |
单元6 |
成品库房 |
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进行防渗防腐,硬化地面深度约35cm,库房三面及顶棚设彩钢瓦(进出口除外),物料扬散、渗漏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成品库房西面有绿化带,具备采样条件。 |
1 |
成品库房西侧22.4m | |
单元7 |
污水处理站、石膏渣临时堆场 |
污水处理站与石膏临时渣场相近,特征污染物相同,污水处理站存在半地下式池体,地下深度为1m,为隐蔽设施。物料渗漏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污水处理站东面存在裸露土壤,具备采样条件。 |
|
1 |
污水处理站东面边界处(石膏渣中转场旁) |
单元8 |
石灰库 | 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进行防渗防腐,硬化地面深度约35cm,库房三面及顶棚设彩钢瓦(进出口除外)。物料扬散、渗漏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石灰库东南面有裸露土壤,具备采样条件。 |
/ |
1 | 石灰库东南面(距离压滤间西侧3.3m) |
表6-3土壤监测点位信息一览表
点位编号 | 位置 | 经纬度 | 采用点现场照片 | 备注 | 采样深度 |
1# |
酸解车间北面 |
26.4876°N101.8494°E |
酸解车间北面的绿化带处 |
0~0.5m | |
2# |
煅烧工序北面绿化带 |
26.4877°N101.8506°E |
二区窑后 煅烧工段 北面绿化 带处 | ||
3# |
成品库房 |
101.8512°E26.4869°N |
成品库房西侧22.4m | ||
4# | 原煤库房 | 101.8493°E26.4866°N | / | 距锅炉房南侧3.4m | |
5# | 亚铁库房 | 101.8513°E26.4834°N | / | 亚铁车间 东侧距墙 2.3m | |
6# |
硫酸罐区 |
101.8491°E26.4845°N |
距硫酸罐区西北侧 8m |
0~0.5m0.5~1.0m | |
7# |
污水处理站东面边 界处(石膏渣中转场旁) |
101.8564°E26.4817°N |
污水处理站东面边界处(石膏 渣中转场旁) |
0~0.5m1~1.5m | |
8# | 石灰库 | 101.8513°E26.4846°N |
/ | 石灰库东南面(距压滤间3.3m) |
0~0.5m |
根据《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1209-2021)要求,攀枝花恒通钛业有限公司具体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如表6-4所示。
表6-4土壤监测点位信息一览表
点位编号 | 位置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备注 |
1# | 酸解车间北面 | 砷、六价铬、镉、铜、铅、汞、镍、苯并[a]芘、钒、钴、钛、铬、锰、pH、石油烃(C10~C40)、氰化物 |
表层土壤1年1次 深层土壤3 年1次 |
初次监测 |
2# | 煅烧工序北面绿化带 | |||
3# |
成品库房西侧22.4m | |||
4# |
距锅炉房南侧3.4m | |||
5# | 亚铁车间东侧距墙2.3m | |||
6# | 距硫酸罐区西北侧8m | |||
7# | 污水处理站东面边 界处(石膏渣中转场旁) | |||
8# | 石灰库东南面(距压滤间3.3m) | |||
1# | 酸解车间北面 |
pH、钒、钴、钛、铁、六价铬、铬、铅、汞、砷、铜、镍、镉、锰、氰化物、苯并[a]芘、石油烃(C10~C40)以及初次监测发现的超标因子 |
表层土壤1 年1次 深层土壤3 年1次 |
后续监测 |
2# | 煅烧工序北面绿化带 | |||
3# | 成品库房西侧22.4m | |||
4# | 距锅炉房南侧3.4m | |||
5# | 亚铁车间东侧距墙2.3m | |||
6# | 距硫酸罐区西北侧8m | |||
7# | 污水处理站东面边 界处(石膏渣中转场旁) | |||
8# | 石灰库东南面(距压滤间3.3m) |
根据《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1209-2021)要求,当土壤污染物监测值超过GB36600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土壤环境背景值或地方生态环境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时,监测频次应提高至半年一次,直至至少连续2次监测结果均不出现下列情况,监测频次方可恢复一年一次。
6.3.2监测方法
土壤样品关注污染物的分析测试应优先选用《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指定的方法,具体检测方法、标准、检出限见表6-5。
表6-5土壤样品检测方法
污染物项目 | 分析方法 | 方法来源 |
pH | 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 | HJ962-2018 |
汞 | 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 HJ680-2013 |
砷 | 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 HJ680-2013 |
镉 |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17141-1997 |
铬 | 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491-2019 |
铅 | ||
铜 | ||
镍 | ||
六价铬 | 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1082-2019 |
钴 | 土壤和沉积物钴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1081-2019 |
石油烃(C10-C40) | 土壤和沉积物石油烃(C10-C40)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1021-2019 |
苯并[a]芘 | 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834-2017 |
氰化物 |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HJ745-2015 |
锰 | 土壤和沉积物11种元素的测定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HJ974-2018 |
钛 | ||
钒 |
6.3.3监测因子选取原因
1、监测因子
(1)初次监测
原则上所有土壤监测点的监测指标至少应包括GB36600表1基本项目,地下水监测井的监测指标至少应包括GB/T14848表1常规指标(微生物指标、放射性指标除外)。
企业内任何重点单元涉及上述范围外的关注污染物,应根据其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特性,将其纳入企业内所有土壤或地下水监测点的初次监测指标。企业关注污染物详见5.3章节。
(2)后续监测
后续监测按照重点单元确定监测指标,每个重点单元对应的监测指标至少应包括:
①该重点单元对应的任一土壤监测点或地下水监测井在前期监测中曾超标的污染物,受地质背景等因素影响造成超标的指标可不监测;
②该重点单元涉及的所有关注污染物。
2、监测频次
根据《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1209-2021)要求,自行监测最低频次按表6-6执行。
表6-6自行监测的最低频次
监测对象 | 监测频次 | |
土壤 | 表层土壤 | 年 |
深层土壤 | 3年 | |
地下水 | 一类单元 | 半年(季度a) |
二类单元 | 年(季度a) | |
注1:初次监测应包括所有监测对象。 注2:应选取每年中相对固定的时间段采样。地下水流向可能发生季节性变化的区域应选取每年中地下水流向不同的时间段分别采样。 | ||
a适用于周边1km范围内存在地下水环境敏感区的企业。 |
8、监测结果分析
土壤监测分析方法见表8-1。
表8-1土壤监测分析方法
项目名称 | 检测方法 | 方法来源 | 使用仪器及编号 | 检出限或检出范围 |
pH值 | 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 | HJ962-2018 | pH计FE28-Standard NYNX-SY-013 | / |
砷 | 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 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
HJ680-2013 | 原子荧光光度计AFS-10B YNX-SY-115 | 0.1mg/kg |
汞 | 0.002mg/kg | |||
镉 |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17141-19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AFGYNX-SY-045
| 0.01mg/kg |
铅 |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491-2019 | 10mg/kg | |
铜 | 1mg/kg | |||
镍 | 3mg/kg | |||
铬 | 1mg/kg | |||
钴 | 土壤和沉积物钴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108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AFGYNX-SY-045 | 2mg/kg |
六价铬 | 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1082-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TAS-990AFGYNX-SY-045 |
0.5mg/kg |
石油烃 | 土壤和沉积物石油烃 (C10-C40)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1021-2019 | 气相色谱仪GC9790plusYNX-SY-062 | 6mg/kg |
苯并[a]芘 | 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834-2017 | 气相色谱仪GCMS-QP2010SEYNX-SY-072 | 0.1mg/kg |
氰化物 | 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 HJ 745-2015 | 可见分光光度计T6新悦YNX-SY-038 | 0.04mg/kg |
锰 | 土壤和沉积物11种元素的测定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HJ974-2018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rkinEl merAvio500(223) | 0.02g/kg |
钛 | 0.01g/kg | |||
钒 | 0.02g/kg |
根据四川攀鑫冶金测试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监测报告,土壤监测结果统计见表8-2。
表8-2土壤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时间 | 项目 | 单位 | 点位编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2023年6月19日 | pH | 无量纲 | 6.76 | 6.32 | 6.41 | 6.84 | 6.89 | 6.34 | 6.31 | 6.48 |
砷 | mg/kg | 10.2 | 10.4 | 6.88 | 14.1 | 10.5 | 10.8 | 5.05 | 9.67 | |
汞 | mg/kg | 0.126 | 0.150 | 0.139 | 0.131 | 0.155 | 0.150 | 0.128 | 0.124 | |
镉 | mg/kg | 0.18 | 0.19 | 0.25 | 0.15 | 0.22 | 0.15 | 0.13 | 0.23 | |
铅 | mg/kg | 51 | 52 | 50 | 57 | 51 | 71 | 74 | 68 | |
铜 | mg/kg | 48 | 40 | 30 | 45 | 39 | 47 | 34 | 29 | |
镍 | mg/kg | 52 | 43 | 91 | 57 | 63 | 80 | 78 | 60 | |
铬 | mg/kg | 30 | 82 | 29 | 36 | 36 | 37 | 29 | 56 | |
钴 | mg/kg | 28 | 42 | 40 | 52 | 62 | 64 | 44 | 65 | |
六价铬 | mg/kg | / | / | / | / | / | / | / | / | |
石油烃 | mg/kg | 89 | 80 | 51 | 102 | 105 | 87 | 56 | 68 | |
苯并[a]芘 | mg/kg | / | / | / | / | / | / | / | / | |
氰化物 | mg/kg | / | / | / | / | / | / | / | / | |
锰 | g/kg | 0.49 | 0.49 | 1.03 | 0.64 | 0.54 | 0.30 | 0.56 | 0.56 | |
钒 | g/kg | 0.12 | 0.17 | 0.08 | 0.14 | 0.13 | 0.11 | 0.11 | 0.13 | |
钛 | g/kg | 4.89 | 5.26 | 1.80 | 5.70 | 4.60 | 3.10 | 4.68 | 3.60 |
注:“/”表示低于检出限,未检出。
企业厂区土壤监测因子优先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标准,对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未作规定的因子不进行对标评价,土壤具体执行限值见表8-3。
表8-3土壤监测因子执行标准限值
序号 | 监测因子 | 限值(mg/kg) | 标准来源 |
1 | pH | / | / |
2 | 砷 | 60 |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用地筛选值 |
3 | 汞 | 38 | |
4 | 镉 | 65 | |
5 | 铅 | 800 | |
6 | 铜 | 18000 | |
7 | 镍 | 900 | |
8 | 铬 | / | / |
9 | 钴 | 70 |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用地筛选值 |
10 | 六价铬 | 5.7 | |
11 | 石油烃 | 4500 | |
12 | 苯并[a]芘 | 1.5 | |
13 | 氰化物 | 135 | |
14 | 钒 | 0.752 | |
15 | 锰 | / | / |
16 | 钛 | / | / |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本报告对有标准的因子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方法如下:
Pi=Ci/Si
式中:Pi—土壤单项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值;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Pi值≤1,表明该点土壤环境质量能满足评价标准要求;若Pi>1,则表明土壤已受到该项评价因子所表征的污染物的污染,Pi值越大,受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
本报告对在8个土壤监测点位检出的监测因子进行评价,在8个监测点位都未检出的监测因子不进行评价。有标准限值的因子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见表8-4,其他监测因子结果统计见表8-5。
表8-4土壤监测单因子评价结果统计表(Pi无量纲)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Pi)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砷 | 60 | 0.170 | 0.173 | 0.115 | 0.235 | 0.175 | 0.180 | 0.084 | 0.161 |
汞 | 38 | 0.003 | 0.004 | 0.004 | 0.003 | 0.004 | 0.004 | 0.003 | 0.003 |
镉 | 65 | 0.003 | 0.003 | 0.004 | 0.002 | 0.003 | 0.002 | 0.002 | 0.004 |
铅 | 800 | 0.064 | 0.065 | 0.063 | 0.071 | 0.064 | 0.089 | 0.093 | 0.085 |
铜 | 18000 | 0.003 | 0.002 | 0.002 | 0.003 | 0.002 | 0.003 | 0.002 | 0.002 |
镍 | 900 | 0.058 | 0.048 | 0.101 | 0.063 | 0.07 | 0.089 | 0.087 | 0.067 |
钴 | 70 | 0.4 | 0.6 | 0.571 | 0.743 | 0.886 | 0.914 | 0.629 | 0.929 |
六价铬 | 5.7 | / | / | / | / | / | / | / | / |
石油烃 | 4500 | 0.020 | 0.018 | 0.011 | 0.023 | 0.023 | 0.019 | 0.012 | 0.015 |
苯并[a]芘 | 1.5 | / | / | / | / | / | / | / | / |
氰化物 | 135 | / | / | / | / | / | / | / | / |
钒 | 0.752 | 0.160 | 0.226 | 0.106 | 0.186 | 0.173 | 0.146 | 0.146 | 0.173 |
注:“/”表示该因子未检出。
表8-5其他监测因子结果表
项目 | 单位 | 点位编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pH | 无量纲 | 6.76 | 6.32 | 6.41 | 6.84 | 6.89 | 6.34 | 6.31 | 6.48 |
铬 | mg/kg | 30 | 82 | 29 | 36 | 36 | 37 | 29 | 56 |
钛 | g/kg | 4.89 | 5.26 | 1.80 | 5.70 | 4.60 | 3.10 | 4.68 | 3.60 |
锰 | g/kg | 0.49 | 0.49 | 1.03 | 0.64 | 0.54 | 0.30 | 0.56 | 0.56 |
由表8-4可知,企业场地内8个土壤监测点中检出的监测因子单因子评价结果(Pi值)均小于1,监测结果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标准。由表8-5可知,8个土壤监测点中铬、钛以及锰均有检出。